假如穢積金剛呪語真的被刪減過
最近因為想持诵穢積金剛呪,所以查閱大藏經,發現穢積金剛這個呪語問題太大,用字看上去也很奇怪,呪文也是撲朔迷離,讓人費解,並且也很難還原。網上各種版本也是滿天飛,奇奇巴巴的什麼樣的都有,讓很多想修學的人摸不著頭腦,莫衷一是,有的就只有放棄了,很是可惜!我曾經就有過這種經歷。漢傳大藏經中的穢積金剛呪語本身用字就很偏僻,尤其是裡面的咈、咶、吻汁吻、微咭微等字。其實在十幾年前就有居士給我發過這個漢文版的穢積金剛呪,詢問我呪語的梵語標準讀音。當時我已經開始學習梵語拼讀了,到如今完全掌握梵語的準確發音,前後歷經十年,最關鍵的是在國內老師不好找,北京大學梵語專業梵語語法是非常厲害,我也請教過,但是他們不注重發音,自身發音也不是太標準,馬馬虎虎的,仍然難以解答很多語音方面的問題。於是我從藏族老師,漢族老師,一直到尼泊爾老師,印度老師只要會的我統統向他們學習,語音老師總共大概有六七位吧。剛開始學習時越學越不對勁,越學問題越多,但是到後來,越學問題越來越少,各種語音方面的疑難慢慢解開,直到最後的完全掌握,完全明瞭,發音標準到位,前後歷經了十年。現在我的梵語發音已經和我的印度老師幾乎是一模一樣,印度老師也十分讚歎我的發音特別準確。當時我拿到那個穢積金剛呪語,發現和藏傳穢積金剛呪相差很多,而且用字怪癖,很難推斷原字,所以就此作罷,再也沒有鑽研過。直到近日無意間看到了網易博客一佛乘師兄的文章,我是一口氣連夜看完,讓我不得不佩服大神的嚴謹科學作風。首先是一佛乘師兄還原呪語時,幾乎是將全世界可能找到的對照經文,梵藏漢全部統統拿過來對照,並且他還精通梵語語法,藏文,悉曇體等等,從各個方面去論述為何如此還原,所以他的呪語還原本子準確性可信度要遠遠高於馬來西亞台灣某些知名老師的還原本,真是太嚴謹了。在我眼裡,他就是“大神”,在這樣的時代能這樣嚴謹科學客觀做學問,能做這樣的研究比對真是難得的人才,也是我們的福緣!他還原的穢積金剛的呪文也很有道理,但是我也有一些我的猜測和想法,在這裡也是互相探討一下,並不是否定他的觀點,因為一佛乘師兄的大前提是:如果此呪沒有被刪減過!而我的大前提是:假如穢積金剛呪語真的被刪減過。一佛乘師兄他還原出了一個33字的呪本,但是還是略有一些疑問之處:
首先:口聿字還是不太可能是da 或者dha的音,這倆個音相差甚遠,因為在一般呪語用字裡,這個口聿字基本都是ru 或者ro的音,現今福建方言中這個字就是發成稍微抖舌的音lve,它的輔音沒有發生變化。再者來說如果把啒口聿倒翻成krodha的話,那就發生了缺字情況,三個音中間缺少了一個音,只有兩個音譯字,少了一個。而一佛乘師兄的大前提是:如果此呪沒有被刪減過!在無能勝的《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裡,krodha則是被翻譯成三個字:俱路(二合)馱,所以這裡把口聿還原作dha的音,有些牽強。
再者:咈這個字,在普通話裡念作fu的音,而念作fu音的字很多,比如:縛、弗、拂,按照古代注釋,帶口偏旁的字要抖舌呼,音還是與原來差不多的,那嚩這個字也屬於這種情況。縛字加了一個口字偏旁成了嚩,那嚩的讀音應該和縛比較接近才對。現在的寺院裡一般都把嚩這個字念作wa的音,這是寺院派的口傳讀法,字典裡念作po,他們說不對,而經文裡的嚩日囉這三個字,寺院裡一般都讀作:wa ri la,而沒有讀作:po ri luo,這是寺院口傳讀法,也許是一直這麼傳下來的吧!可以推論咈這個字和弗不一樣,但是很接近,讀音可能還是類似於fu。而在福建一帶,發這個音的時候,是上齒輕觸下唇發出來的濁音,那麼這個字的發音位則很接近另一個梵語字母va,這個字母在古印度語法家的語法著作裡明確規定過它是唇齒濁音,即是上齒輕觸下唇發出來的濁音。那麼這個咈字就可能和弗不一樣,它可能讀作va的音。一佛乘師兄他有他的推論,具體步驟大家看他的原文就知道。如果像一佛乘師兄推論的念作bhu的話,那麼在其他的呪語中,如果是bh的音,一般用字是勃或者部或者口普這幾個字,在一字頂輪呪中就是口普隆,所以在這裡,我推斷這個字念作va。
接下來:在一佛乘師兄的文章裡,最感謝他的是,他找到了最原始的敦煌手抄本,提供了最最古老的呪語面貌,呪語正文中咈後面的字最起先是口惹,據一佛乘師兄推斷後來版本中的口后或者咶字可能都是誤抄所致,而且古代呪音很少用此二字。在有最古老資料的前提下我寧願相信這個字本來是口惹,那麼帶口字偏旁的口惹字應該和不帶口字偏旁的惹字發音應該很像,但讀音是會稍有差異的,而惹與弱(也有帶口字偏旁的口弱)對應的梵文字母一般都是濁音的ja,如:惹(弱)吽鎫斛就是ja hūM vaM ho,藏傳儀軌裡就有這四個字,而且一模一樣,其他諸如惹夜jaya的呪文很多很多。而清音的ca則用闍、者這些字來音譯,如:阿闍梨(規範師,親教師)就是ācārya,那麼口惹這個字可能也是類似於ja的音。
再者:最讓人迷惑難解的是吻汁吻這三個字,此三字沒有對應的梵語單詞可以解釋。如果是無有意義的呪字的話,一般經文裡是一個字或者兩個字來表現,比如:吙 吽 伊嚟 彌嚟 呼嚕等等,很少有三個字的無義之詞,而且這三個字和下面微咭微三個字看上去很是怪異。當然一佛乘師兄推論的也很有道理,他是參照了藏文的穢積金剛呪,將這裡還原成了:burcibur,但是單詞最後的一個單獨的r說不過去,不能和下面的vikivi發生文法關係,因為vikivi是無義詞,這裡也不存在是止音符號變化成r的情況,因為都是無意詞,八竿子打不著呀!很多人也是困惑在這裡,這兩個無意句在呪語裡顯得很怪異。好,現在我來解開這個謎底:初十的早上,我打開電腦,開始看CBETA電子佛典裡的陀羅尼集經,看到《大神力陀羅尼經釋迦佛頂三昧陀羅尼品一卷於大部卷第一(佛部卷上)大三昧勅語結界印呪第八》裡的誦三昧大結界呪,“呪曰。唵(一)商迦(上音)禮(二一本雲羯唎)摩訶三昧焰 (上音三)槃陀槃陀(四)文闍文闍(五)莎婆訶。誦七遍已手印隨日轉。轉三匝已。次應勅雲。三昧結界。威儀具足如法而住(若結界時廢文闍文闍,解界之時用文闍文闍)此是十方三世諸佛大三昧陀羅尼呪印。若人至心受持讀誦。滿三十萬遍乃至七十萬遍。滅除四重十惡五逆一闡提罪。除去種種橫障橫惱。眾人見者皆大歡喜。於一切三昧陀羅尼力。速得成就”這樣的內容,這裡有個“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文”字和吻字是同音字呀,我想起文殊菩薩的梵語名字是man~jus'ri,並且釋迦牟尼佛的名字也有被稱作釋迦文佛的時候,那麼這裡的“文”字可能是發mu的音,而闍在古音裡一般對應的梵字是ca,於是我查閱梵和大辭典,字典裡muca的意思是解開,而槃陀槃陀對應的梵語是bandha bandha ,是束縛,禁閉之意。結界呪括號的小字說:若結界時廢文闍文闍,解界之時用文闍文闍,意思就是說:如果是結界時,要去掉文闍文闍(muca muca,解開解開),解開結界時要去掉槃陀槃陀(bandha bandha,禁閉禁閉),結界與解界時只能這兩句中的一句,另一句不可以念。還原這句呪語的梵語原文就是:oM s'an.kare mahāsamayaM bandha bandha muca muca svāhā。mahāsamaya是大三昧耶,大誓言之意。結界時去掉文闍文闍(muca muca)之句,而解界時去掉槃陀槃陀(bandha bandha)之句。好了,說到這裡,我的意思大家也猜到了,吻字同音於“文”字,而“文”字在呪文中應為梵語mu。而根據藏文版穢積金剛的呪文burci bur,這裡有r的音尾,但是古代譯師有的時候為了念誦省事,不翻譯r這個半音,那麼我們將吻汁吻還原為murci mur,但是在梵語辭典中只有mūrcchita能與之對應,沒有murci這樣的形式,mūrcchita這個單詞的是已經悶絕、昏倒之意,是動詞的過去分詞形式。但是汁這個字,在客家話、閩南語、潮州話當中都是念作za的音,它的元音是a,而不是i,我們在梵和大辭典中找到了另一個梵語單詞mūrcchā,這個單詞能很好地與之吻合,它的意思還是昏迷悶絕之意。更符合這句呪文,也沒有不符合梵語語法的現象了,並且在其他的明王呪中也有類似的呪文出現。長短音在這個穢積金剛呪裡沒有被標出來,但也有可能被省略的可能。其實如果這句呪文當時這麼用字:文汁文,那麼反倒好還原了,可惜大師用的是吻。那麼,綜合以上所說,汁這個字對應的是梵語cha的音,這句呪文就是mūrcchā mūr。
另外,如果是同一個菩薩呪語的話,則他的各種呪語必定會有很多相通,或者說用詞相同的地方存在,所以我把大藏經裡所有關於穢積金剛和烏樞瑟摩經文裡的所有呪語幾乎統統看了一遍。一佛乘師兄參照藏文呪語把咈咶還原成了bhurkum,但是這個單詞在梵和大辭典裡沒有收錄,很可疑。在所有的關於穢積金剛和烏樞瑟摩的呪語裡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單詞發音。相反,在烏樞瑟摩的很多呪語裡,唵字後面緊跟的是嚩日囉vajra。這裡還有一個問題:一般在正式呪語句中唵字的後面不會再有頂禮句,因為在唵字前面一般就把頂禮句已經說完了,假如再有頂禮句,則必須再加唵字。而這個原呪是沒有第二個唵字的(我們統統以敦煌本為主,因為那是最早的本子)。所以,一佛乘師兄把咈咶啒口聿摩訶缽囉(二合)恨那嘚還原成頂禮句,值得商酌。另外這句呪文裡,嘚這個字普通話注音為de,有可能古代念作da的音。
敦煌本子裡的穢積金剛呪語為:唵 咈口惹 啒口聿 摩訶缽囉(二合) 恨那嘚 吻汁吻 微咭微 摩那棲 烏深慕 啒口聿 吽吽泮泮 娑訶。泮這個字在敦煌本裡只有兩個,藏文版裡也是兩個,不是三個。但是在現在的大藏經裡是三個。另外,在穢積金剛和烏樞瑟摩的呪語裡一般都是前面有一個吽,後面就跟一個泮,前面有三個吽,後面就跟三個泮,吽和泮是一一對應的,不會說前面兩個吽,後面三個泮,唸起來很怪,不信你去查烏樞瑟摩經文。那麼敦煌的本子就是32個字,而不是現在大藏經裡的33字, 因為只有倆個泮字。至於大藏經中有小注雲:古經本咒,四十三字,唐太宗朝,人多持誦,感驗非一。除去十字,今就錄出,速獲靈應,無過是咒。這裡說的古經本咒四十三字在一段話的前面,是說的結果,而且可能是流傳於口頭上的,當時並未再寫在經書上,那皇帝豈不是白刪了,看此注釋的說法應該是後朝時續加的。古代如果洩密,會株連九族的,故此注釋前段部分比較可信,而後面又說除去十字,則可能是添注者推斷,按照敦煌本的話就是被除去十一個字了。因為大藏經裡的版本是33個字的,所以說除去十字,他是按照那個底本作的減法,當然是十個字啦。但是按照一佛乘師兄的說法,在韓國的高麗藏中沒有提到刪字這件事,況且敦煌本是最早的,所以還是以敦煌手抄本為準好一些。所以個人綜合前後各種情況來看,此呪完整版共43字沒有爭議,但是被刪字數應該是十一字,而非十字。至於大藏經中另附的穢積金剛43字版本,所加的十個字非常可疑,就像一佛乘師兄在他的博客裡分析的那樣,誰後來加的,有何依據嗎?他的梵文本子又從哪裡找來的?而且仍然無法解決 吻汁吻 微咭微 的問題,還竟然出現了摩尼這樣的單詞,一般來說,忿怒尊的呪語裡是不會出現摩尼(如意珠)的單詞的,況且穢積金剛手裡沒拿摩尼珠,因為呪語裡很多詞句會和本尊的身形與法器有關係的,一般大多數情況摩尼只會出現在寂靜尊的呪語裡,比如六字真言,佛頂尊勝陀羅尼。斫急那之句更是可疑,不知是誰加的,有何根據?而且加了那麼多的吽和泮,這倆字倒是很容易湊數呀!
好了,上面說了這麼多,都是鋪墊,還沒有切入正題:假如穢積金剛呪語真的被刪減過,而且大藏經裡說原來是四十三個字,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哪十一個字被刪掉了呢?首先說一下,唐朝皇帝為什麼要刪呪語呢?有故事說:這個呪語太靈驗,以至於有人念了10萬遍(一洛叉),金剛現身,問有何所求,這個農民竟然說,我想見見皇帝,穢積金剛是實語者,守誓言者,結果就把他馬上送到皇帝榻旁,這可把皇帝嚇壞了,那還了得,萬一有人誦此呪殺了我,顛覆王權怎辦?於是就命人刪字。其實很多呪語都要持誦達到一洛叉(十萬遍)才會得大感應和菩薩現身,這是個數量的轉折點,諸位可以去查經書中的呪語後面跟隨的說明就知道了。但是這裡十萬遍得大感應的前提是你所念的呪文沒有脫漏錯誤,並且呪音沒有大錯誤的情況下才是十萬遍。如果呪音不准或者呪文有脫漏情況的話,因為呪力減損,所以你可能就要多念三倍四倍九倍十倍的數量了,具體還要看個人的信心和清淨心,這也是很關鍵的因素,具體實例去參閱尊勝陀羅尼感應錄。在網上我甚至看到過持誦穢積金剛呪100萬遍仍然沒有感應的例子,首先他的呪音呪文有問題嗎?其次他的信心和清淨心如何?諸多因素會影響。俗話說無風不起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整個大藏經好像就這個呪語有注釋說被刪改過,為什麼呢,威力太大故!假如說讓你去刪該呪語,你會怎麼做?顯然的:不會去刪除吽泮之類的字,為什麼?還原太容易,對呪語影響也不會太大。如果你自己想多念,念五個吽跟五個泮都沒問題,不會過多影響呪力,所以這不是關鍵。影響呪語力量關鍵的是呪義,就是呪語的詞句,它決定呪語的意義,做什麼事,有何所求,這也是和菩薩溝通的關鍵。以此推斷,吽泮被改動的可能性不大。那麼,怎麼才能讓呪語威力減損呢?那就是要把有意義的最主要詞語變成無意義的,讓人看不懂,讓別人聽不懂,就像外國人說不標準的漢語,而且還漏字,你說這叫什麼話呢?你能聽懂嗎?皇帝或者把二合之類的提示改變位置,或者直接去掉。不過呢,去掉二合三合的,呪力還是不會減損,因為它不用念,只是提示而已,沒有二合三合,你直接順著念下來,漢字呪音不會差太多,只是還原呪語時有些麻煩,你不好確定原字。但是在穢積金剛這麼長的呪語裡,只有一個地方有二合,你們不覺得可疑嗎?而且如果再把這個二合挪個地方,那麼這個單詞意思就整個發生變化了,這就會影響呪力了!好了下面開始我們一起來把呪語裡被皇帝刪掉的十一個字來補齊吧!
首先唵字,沒有任何問題。接著咈咶,前面了我的推論是:咈對應的梵字是va,咶本來是口惹,被人手抄給抄錯了,敦煌原本就是口惹,在這裡我們要萬分感謝一佛乘師兄找到最古老的敦煌本,讓我們有了準確的底本來還原。口惹這個字對應的是j的音,在關於烏樞瑟摩經文裡所有呪語正文開頭唵之後都是嚩日囉vajra。有人會說,為何都是無能勝翻譯的用字怎麼不一樣,對了,穢積金剛的和烏樞瑟摩的經並不是同時翻譯的,是有先後的,所以不同時期,不同的地點,注意,不同地點呦,有可能用字就有差異,就像在穢積金剛裡用啒口聿,而在烏樞瑟摩裡用俱路。的確,同樣的字他的音譯用字就是不一樣,其他的單詞也是如此。那麼這裡我們推斷,被刪掉了囉ra字,本來原呪是咈口惹囉vajra,被皇帝刪掉了囉字,單詞不完整,呪力減損,成了半個字,你怎麼念,它也不是vajra,只能是vaj。變成了無意義的半個字,呪力減損。
下面、啒口聿這兩個字:啒一般對應梵語裡ku的音, 口聿一般對應於ru或者ro的音,而在關於烏樞瑟摩經文裡的所有呪語裡,嚩日囉vajra下面緊跟的就是俱路馱krodha,這是忿怒尊呪語裡常用的單詞,有人說是kuru 或者guru的音,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呪語裡,講不通,kuru是你作的意思,一般放在呪語快結束時使用,表示去作吧。如果是guru也講不通,因為這裡沒有什麼跟師有關的其他單詞,藥師咒裡有guru這個詞語,那是因為佛號裡有對應師這個字,但是gu的音譯用字不一樣,而且ku和gu一清一濁音譯用字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我們推論:被刪掉了馱字,這個字對應梵語是dha的音。所以這裡原呪是啒口聿馱krodha,又被皇帝刪成成半個字,單詞不完整,呪力減損。
接著、摩訶缽囉(二合):這裡的二合把很多人給搞暈了,都還原成pra,但是都很牽強,和後文合不上,語法上也講不通,很怪異。我們又假想,萬一這是皇帝從其他地方挪過來的呢,它其實本來不在這個地方,而是在其他地方呢?而且,這麼長的呪語,怎麼可能只有一個地方是二合音呢,前面的那兩個單詞啒口聿馱krodha怎麼讀它都應該標註二合,卻偏偏沒有。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前面的二合連同最後一個字被刪掉了,因為是注釋小字,不是呪語正文,所以並沒有計入呪語總字數。好,這裡把二合放在一邊,我們按照古代音譯常規用字,將這一句還原成:mahābala,這就又和烏樞瑟摩經文裡的其他呪語有相同之處了,本來穢積金剛、烏樞瑟摩、大權金剛這三者就有很大關聯性的,所以呪語就有相通之處。這裡我們推斷:皇帝為了搞亂呪語,把其他地方的二合標註移到了這裡,你如果還原成mahāpra,就錯了,意思完全變了,呪力減損。
接著、恨那嘚:嘚這個字普通話注音為de,古代可能是da的音。如果在呪語裡念作de音的話,一般會音譯成儞。恨還原為ha,為什麼有個鼻音呢?那是因為後面跟的是那這個字,這個字是鼻音字母。所以,前面的字母也就隨韻帶了鼻音,就好像三昧耶samaya,檀越dana pat.i這些單詞,本來是sa的音,可是後面緊跟的是鼻音字母ma,所以聽上去好像是san 的音,就音譯成了三。本來是da的音,後面緊跟的是na的鼻音字母,所以被音譯成了檀字。再參照烏樞瑟摩經文裡的其他呪語發現,有hana daha 這樣的成串單詞出現,因為兩者有關聯,呪語必定有相同之處。所以我們推斷這裡原呪是:恨那 嘚訶 hana daha,這句末尾被刪掉了訶字,第二個單詞意思不完整,呪力減損。
接著,吻汁吻:這三個字是讓很多人頭疼並且匪夷所思的,要意思沒意思,想還原的話也無從下手。前面我們說了,吻字音同“文”字,“文”對應於梵語mu字,我在前面把它還原成mūrcchā mūr。在這裡,前後出現了兩次吻字,很有可能是同一個單詞的反復重複,這在呪語裡是經常使用的方法,用以強化呪力,但是第二個吻字後面就沒有字了,而且在經書裡,後面是空開的,那就說明這是一句話結束。我們推論:在這裡第二個吻字後面的汁字被去掉了,本來是吻汁吻汁,那麼這裡的梵語原呪就是:吻汁吻汁mūrcchā mūrcchā。這裡被皇帝刪掉了最後的汁字,讓第二個單詞變成了半個字,意思不完整,呪力減損。
下面,微咭微:這三個字也和上面是一樣的困境,而且後面也是空開的,表明是一句話。這三個字對應的梵字是vi ki vi,沒有疑問。同樣的,是不是也被皇帝給刪了呢?真的有很大可能性,而且刪的還不少呢!真夠心黑哪!不過這皇帝不知道佛教的咒語就算缺字,音不准,一樣有威力和功效的,因為是佛菩薩親口所說,是有金剛諦實語加持的,只不過威力和功效要差九倍十倍百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末法時期咒語失靈的說法了。第一、因為去佛久遠,呪音不准確了;第二、各種的抄本出現,越抄越不準,脫漏增添誤抄出現的原因,具體的事例大家可以參閱大藏經裡關於尊勝陀羅尼持誦感應錄。我們發現,在《烏樞瑟摩大威力明王守護密言》裡有這麼一段:尾吉羅 尾馱望(二合)娑也 vikiran.a vidhvaMsaya,這裡有連續的尾吉 尾出現,音譯裡尾與微是同音字。如果原呪就和這一句一樣呢,因為是同一個金剛的呪語,假如除去尾吉 尾,其餘的字被皇帝刪掉了呢?我們推斷:此處的原呪為微咭囉 微馱望娑也vikira vidhvaMsaya。這皇帝也是聰明呀,這裡刪幾個字,那裡刪幾個字,本來特別有威力的呪句,就是讓你不成句,全部變成沒有意義的單詞,所以呪力減損很大!
最後一個被刪的地方、啒口聿:我們參照烏樞瑟摩經文的呪語發現,呪語中在烏樞瑟摩後面緊跟的呪詞就是俱路(二合)馱,而且在藏文版的呪語裡也是一樣的情況,所以和呪語開頭的一樣情況,被刪除了馱字,原呪文是:啒口聿馱krodha,被刪掉了馱字,被皇帝刪成了半個字,單詞不完整,呪力減損。看來這個呪語當時被刪除的時候,他們是詢問過每段句子意思的,不是隨便刪字的,就是要把好端端的單詞刪成半個字,把有意義的最重要一段話刪成沒有意義的幾個字,讓呪力大減,這皇帝也是太聰明了吧,有權就是任性,不怕因果,膽子太大了吧!
上面我們已經補了十個字進去了,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小問題,我們還得補一個字,下面看圖:
这是《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中的《明王守護密言》,注意請看圖裡的24注釋這個地方,就是這個地方有不一樣的版本,有一些版本多了一個拏字,有些版本沒有這個拏字的,但是在這裡必須要把它補上去,本來是微咭囉,補完拏字後,就是微咭囉拏vikiran.a,這個才是這個單詞的正確形式,沒有末尾的拏字,這個單詞是有錯誤的。所以這裡電子佛典提示出現兩個版本,一有拏一無拏。好了,我們終於把被皇帝刪除的十一個字找到了,那麼這個呪語的43字版本就是:
唵 咈口惹囉 啒口聿馱 摩訶缽囉 恨那嘚訶 吻汁吻汁 微咭囉拏 微特望娑野 摩那棲 烏深慕 啒口聿馱 吽吽泮泮 娑訶。紅色被刪除的正好十一個字,把這十一個字添進去,不多不少總共43個字,就是這個呪語真正的面貌,這個呪語的意思也就出來了。
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還原出穢積金剛呪最靠譜最有說服力的43字完整版:
OM vajra krodha mahābala hana daha mūrcchā mūrcchā vikiran.a vidhvaMsaya manasi ucchus.ma krodha hūM hūM phat. phat. svāhā
唵 咈口惹囉 啒口聿馱 摩訶缽囉 恨那 嘚訶 吻汁吻汁 微咭囉拏 微特望娑野 摩那棲 烏深慕 啒口聿馱 吽吽泮泮 娑訶 (紅色加粗表示被刪除的字)
呪義為:金剛 忿怒 大力 殺 燒 悶絕 悶絕 降伏 摧毁 在意識中 烈焰 忿怒 。
呪語中的唵、吽吽、泮泮、 娑訶等詞不做解釋。
普通話近似注音:
嗡(不要念weng ,要念ong),瓦吉啦 格揉踏, 瑪哈巴拉, 哈那達哈, 母嚟恰 母嚟恰, 微給啦納,微特望薩雅, 瑪納賽, 烏秋史麻 格揉踏 ,吽吽 帕的帕的 ,斯瓦哈。
在這裡還有一點想說的是,我非常讚同一佛乘師兄的觀點和證據:這位金剛的名字應該是穢積而不是穢跡,具體原因請看他的博客吧!另外,想說的是烏樞瑟摩ucchus.ma這個梵語單詞的意思正如一佛乘師兄所說,是火焰猛烈燃燒的意思,所以才有人將他翻譯成火首金剛,另外他的名字裡又有mahābala,所以也被翻譯成大權金剛,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ucchus.ma單詞裡沒有首的意思。金剛的全名是vajra krodha mahābala ucchus.ma是不是應該翻譯成大力烈火忿怒金剛更好一些呢?或者簡稱為烈火金剛呢?另外還有一點想說:這世間的東西汙穢不乾淨了,如果想讓它變乾淨,有三種方法,風吹火燒水洗,所以藏傳佛教作薈供念誦加持供品時先念raM yaM khaM,就代表者用三種元素火風水對供品進行淨化,再作供養。其實在佛經裡也說到,我們的三千大千世界毀滅時就是被這三種元素所毀,不過每一次只用其中的一種元素來毀滅,當世界成為空無之後,再重新開始,具體請參閱佛經。在除穢方面,三種元素中可能烈火的威力更大吧,能焚燒一切汙穢不淨,所以這位金剛的名字才叫作烏樞瑟摩ucchus.ma,猛烈之火吧!所以穢積金剛的威力才特別大,當然也因為穢積金剛的願力特別廣大,而且不避凈穢,皆可成就!尤其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污染特別嚴重,各種無名猛烈的瘟疫隨時會發生的時代,可能穢積金剛的呪語才更能發揮他的威力!從呪文的意思我們也能看出這個呪語的威猛異常,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持誦這個43字完整版!因為缺字都已經補齊,現代普通話的注音也已經完備,按照新注音版持誦的話,已經是非常接近於梵音了,以正確無誤的真言持呪,呪力可是會有原來32字古字版的10倍!效驗也會來的更迅速,尊勝陀羅尼加字具足本的感應錄就是一個例子!不信可以持誦試試看!加持力可不一樣!當然這也是要在原來敦煌本32字版本只是被刪除,沒有被篡改文字或者顛倒順序的大前提下!
網上還有一些其他的43字本,個人覺得問題太大,比如bi hua,這樣的單詞梵語辭典裡沒有,hua這樣的音一般也不會出現的,ua不會是u在前,a在後的,梵語裡沒有這樣的元音組合出現。而且網上還原的那些呪文本身在梵和大辭典裡根本沒有那樣的單詞,他注釋的呪文意思從何而來,光憑自己猜想嗎?個人覺得還是從各種證據以及文字本身在古代的讀音入手綜分析,再還原呪語比較客觀和準確吧!
好了,說了這麼多,也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吧,當然我要非常感謝一佛乘師兄的文章,如果不是他的文章,他全面的資料,我也不可能還原穢積金剛43字完整本,他的嚴謹科學客觀的作風感染了我,讓我也加入整理呪語的行列中。我在想,有很多經文其實在藏文大藏經裡也可以找到對應的經文,我們如果按照藏文大藏經裡的呪語,再對照漢文大藏經裡的呪語,加上文法單詞的釐定,不就能讓我們很多的真言還原成她本來的梵語了麼?我們漢傳的呪語不就能顯現出她本來的威力和加持了嗎?大家也不會念的那麼吃力,古代字好難認!呪音不准,呪力減損!雖然藏傳的咒語也是有脫漏錯增的地方,但是起碼有個底本,還原起來就方便了!這個43字的穢積金剛呪語個人覺得應該是非常接近原來梵本的了,因為那天我打開電腦開始看《佛说陀羅尼集經》的時候,忽然覺得好像以前做夢的時候一模一樣的情景發生過,也是在電腦裡看這麼一段經文,好像後面還有一系列事情,但就是想不起來,最後才知道竟然是補足還原穢積金剛呪語的事情!應該也是諸佛菩薩加持吧!冥冥中自有安排吧!那天正好也是藏曆初十,是空行母薈供的吉祥日子!佛力不可思議!
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祈願持誦穢積金剛呪語者祛除一切病苦,究竟安樂,早證佛果!
Amitānanda 阿米達南達
2015年3月2日
多多轉發分享文章,讓更多的人得到正確的梵音咒本!
請掃碼讚賞,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動力!
您的讚賞支持是我們繼續前行動力
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
電子郵件信箱: 594154084@qq.com
資料分享QQ群: 881290753
資料下載網站:https://amitamantra.com
資料下載雲端: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V_j3anqAwVVSIE0FYBXnWoz7tciVBdC?usp=shar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