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9

No. B047《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

 梵语拼读 Sanskrita 陀羅尼秘境花園 2022-02-19 20:46

嘉興藏

 19 冊

No. B047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

唐興善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譯
(西夏)護國仁王寺法師不動金剛重集
清 天溪 香乳行者受登詮次

本文仅提供咒语部分,完整经文仪轨pdf文件及示范音频文件下载地址,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获取。

  汉藏合璧的汇编仪轨  
此汇集本《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在标题下的编译者署名栏第一行标明为“唐興善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譯”,但从此仪轨全文上下来看,很多内容与作法和咒语音译却摘录自藏传仪轨,而在编译者署名栏第二行则标明有“西夏護國仁王寺法師不動金剛重集”,也明确说明了此仪轨是由西夏護國仁王寺的法師不動金剛重新汇集的。
西夏国存于北宋,灭国于成吉思汗之手,当时西夏境内则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存的,所以此汇集本之瑜伽焰口仪轨并含汉传与藏传的咒语和作法,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可称之为汉藏合璧之仪轨
而编译者署名栏第三行的“清 天溪 香乳行者受登詮次”,则表明此仪轨在清朝时期由香乳行者受登写了注释。因此可以看出此《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并不是直接从印度梵本全篇翻译而来乃是由后人综合其他各种经轨汇编而成。
而由不空大师真正从梵本翻译而来的焰口经文现今能查到的则只有四篇:
No.1313 《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
No.1315《 黃檗版淨嚴等加筆本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并手印》、
No.1318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
No.1319 《瑜伽集要熖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
这四篇与此《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中所引用的汉传瑜伽焰口仪轨咒语对比则可以看出,有些由汇编者直接摘录自以上四篇不空大师所译之焰口经文,少数咒语则摘录自其他汉传古译经文,其余剩下的咒语则摘录自藏传佛教仪轨。
所以,这是一篇汉藏合璧的瑜伽焰口作法汇编仪轨,并非100%纯汉传密教(唐密)的焰口施食仪轨!
例如仪轨中此段咒语“捺謨孤嚕毘耶........捺謨桑渴耶”与“唵紇哩哈哈吽吽癹怛。唵失哩麻哈歌羅哈哈吽吽癹怛莎訶”和《供曼达》四大洲八小洲那段,就是出自藏传,而非自汉传密教。并且“唵紇哩哈哈吽吽癹怛”原版音译中竟然还有一个错字(“紇哩”被抄错成了匪夷所思的“哩哩”),笔者在查询了藏传相关资料后,找到了出处,和此咒一模一样,分别是胜乐金刚真言玛哈嘎拉大黑天真言
而本仪轨中供曼达之四大洲八小洲那一段则未见于现存之任何汉传密教部典籍,但在藏传相关曼扎仪轨中却查到了此段之大部分咒语,并且在汉传密教(唐密)中并没有四皈依的说法和咒语,“捺謨孤嚕毘耶........捺謨桑渴耶”四皈依咒也是出自藏传,而非汉传密教(唐密)之所有,唐密只有三皈依,藏密才是四皈依

  藏传版佛顶尊胜陀罗尼  
仪轨最后引用的《尊胜咒》也不同于传统汉传的佛陀波利版和金刚智版尊胜咒,而是完全的藏传版,此处引用的版本出自颇有争议的《大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此经中的各个本尊咒语几乎都和藏传版的相应本尊咒语差别无几。
故可以看出在明朝时藏传佛教对中原汉传佛教的影响已经非常之大,并且其中的音译用字已经完全不同于唐宋音译用字,在音译中也不再区分清浊音,从明朝咒语音译用字也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原官话因为北方胡语的影响和融合,已经与唐宋时的官话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此焰口仪轨中的《尊胜咒》和如今藏传流通的《尊胜咒》有着99%的相似性,但也有几处差别,可以看出藏传《尊胜咒》在不断的流传过程中也难免产生了流变

  宝胜如来与多宝如来名号辨析  
而在这些汇编版的几个瑜伽焰口仪轨中,最为混乱的就是“宝胜如来”和“多宝如来”的佛名混淆不清,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此二如来名号皆出自于三个署名为不空三藏所译的焰口施食经轨中:
No.1313《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中为如來名號:多寶如來(prabhūtaratna),妙色身如來,廣博身如來,離怖畏如來
No.1315《 黃檗版淨嚴等加筆本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并手印》中为如來名號:寶勝如來(prabhūtaratna),妙色身如來,甘露王如來,廣博身如來,離怖畏如來
No.1318《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中为如來名號:寶勝如來,離怖畏如來,廣博身如來,妙色身如來,多寶如來,阿彌陀如來,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
No.1290《焰羅王供行法次第》(看署名和经咒似是托名汇集而成,非由梵本所译出)中为如来:寶勝如來(prabhūtaratna),妙色身如來,甘露王如來,廣博身如來,離怖畏如來
凡焰口相关汇集本仪轨中所称之“吉祥如来名号”皆是从以上三个署名为不空大师所译的经文中所摘出,请注意这是原版梵译经文,而不是后来出现的汇集本瑜伽焰口施食仪轨,这三个译自梵本的经文是较早期和可靠的,而其他与焰口相关的梵译本经文中再未出现过这几位“吉祥如来名号”,所以梵译本经文中的“吉祥如来名号”最为可靠!
而汇集本中的“吉祥如来名号”皆是后人从原版梵译本经文中摘抄而来,故没有原本出处梵译经文中可靠,而且古代时也不像现在全球网络资讯如此发达,什么资料都可以汇总查询,在那时若需找寻一个仪轨经文是相当困难的!
下面列出《大正藏》中由后人汇集的瑜伽焰口施食仪轨四个版本中的吉祥如来名号:
No.T1320、No.1080、No.1083与No.1084这四个汇集本仪轨中同为七如來名號:

寶勝如來(ratnatraya),

離怖畏如來,

廣博身如來,

妙色身如來,

多寶如來(bahuratna),

阿彌陀如來,

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

这四个仪轨其实都是在最初的一个焰口仪轨汇集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所以大体相同,但后期的汇集本又增添了一些内容,而且从汇集本中附录的兰扎体咒语图片来看,很多增添内容来自于藏传,可见瑜伽焰口仪轨汇集本受藏传影响非常之大!
另有一个汇集本No. B109《 大藏一覽》中为四如來名號:
多寶如來(prabhūtaratna),
妙色身如來,
廣博身如來,
離怖畏如來。
在上面列出的所有经轨中,除了多宝如来和宝胜如来之外,“吉祥如来名号”之七个佛名中其他的梵名几乎都是一致的,没有出现差异。
但在No.1313《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和No.1315《 黃檗版淨嚴等加筆本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并手印》这两个同署名不空大师所译的经文中,同一个单词prabhūtaratna却被分别汉译成了两种,一个为宝胜,一个为多宝。
那到底哪个意译才是正确的呢?
在《梵汉大词典》和《梵藏对照词典》中,prabhūta的释义皆是:多的、丰富的、多饶的、众多的、极多的、最大的、广的。并没有出现“胜”的字眼,本身这个单词就没有“胜”这个意思,而且在《梵汉大词典》中还单独列出了一个词条:
prabhūtaratna:『佛名』多宝,众宝〔法华经〕。
说明这是一个专有名称,出自《法华经》,是多宝如来的名字。所以单从单词意思来看,我们可以十分确定的肯定prabhūtaratna的意思是多宝,不是宝胜,但在No.1315中为何译为宝胜如来,不得而知。
本身这几个焰口施食原梵译经文中一些相同名称的咒语就十分混乱,比如“召请真言”和“开咽喉真言”就是几个版本经文各不相同,令人莫衷一是
用关键字全文检索查遍Cbeta《大正藏》,多宝如来皆是出自《法华经》,无有余处。
所以综上所述,prabhūtaratna的汉译只能是多宝如来,而不会是宝胜如来。而多宝如来梵语名号的原版经文出处是No.1313 和No.1315,并且前面已经阐述过prabhūtaratna正确的意译是多宝如来,而不是宝胜如来!
但在后人编纂的这几个瑜伽焰口汇集本中却把多宝如来的梵语译成了bahuratna,这样的译法在Cbeta《大正藏》中没找到除了汇集本自身之外的其他原版经典支持!且在《梵汉大词典》中bahuratna这个词条也仅标明为人名,而不像其他的梵文佛名,在《梵汉大词典》中都明确标明为佛名,说明那些梵语佛名都是有梵典出处支持的,bahuratna这个多宝如来的名号并没有梵译经文的出处,恐是后人望文生义倒翻而来,不足为信也,是故,瑜伽焰口汇集本中的多宝如来梵语名号统一按照原经出处No.1313厘定为prabhūtaratna。

  宝胜如来梵名探究  
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宝胜如来到底是谁?
首先我们查询《佛教汉梵大词典》中“宝胜”词条共对应有四个梵语单词:ratnaketu,ratnaśikhi,ratnaśikhin,ratnaśrī
再查询《梵汉大词典》中看其释义:
1、ratnaketu
『佛教术语』,『经文中菩萨名』,宝幢、宝相、宝胜。<出自般若八千颂 翻译名义 月灯三昧 金光明经>;
『经名』宝幢,宝炬,宝顶(经),宝髻(经)<出自翻译名义>。
2、ratnaśikhi
『经文中佛名』,宝髻,宝胜<出自金光明经>。
3、ratnaśikhin
『人名』,宝光<出自 天譬喻经>;
经文中佛名』,宝髻,宝髪,宝胜<出自普曜经、翻译名义、金光明经>。
4、ratnaśrī
『佛名』,宝火 <出自大乘集菩萨学论>。
在这四个梵语单词中,ratna没有异议,就是珍宝的意思,关键是后面的单词是否有“胜”的意思,也不明确“宝胜”的“胜”是“胜利”的“胜”还是“殊胜”的“胜”,还是“超胜”的“胜”?让我们先来研究每个单词ratna后面的单词吧!
第一个ratnaketu中的ketu在《梵汉大词典》中的解释是:光、光明、形状、标帜、旗子、流星、彗星、相、旗、幢、髻、炬。对于ratnaketu一词,“宝幢”和“宝相”的意译是常见的,符合单词原意的。
而“宝胜”的意译依据是什么?为何把ketu翻译成“胜”,“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令人匪夷所思,而且单词释义中标明为菩萨名,非佛名。
下面再看第二个ratnaśikhi和第三个ratnaśikhin,
śikhi是名词,髪簇、孔雀、火舌;
śikhin是形容词,有髪簇的、有冠毛的、火、孔雀、持髻的、有螺髻的、有火顶的、有顶髻的。
这两个单词词义相同,只是词性不同,都是指顶上或者尖端有毛发的、发髻、顶髻,有时指代孔雀或者火。这两个词怎么解释也丝毫没有“胜”的意思!
再看最后一个单词ratnaśrī,śrī:名词,光辉、优美、繁荣、幸运、财富、显贵、荣耀、lakṣmī 女神;经文中译为:利、胜、德、胜德、妙德、威力、威德、福德、功德、胜妙色、尊、殊胜、妙相、祥、禄、吉祥、瑞相。
在辞典中其余的相关词条古译中,śrīkūṭa 胜积;śrīmālā 胜鬘;śrīsaubhāgya胜乐;śrītejas 胜光明。从这些词条我们可以看出śrī这个单词在古代译经中有多次被译为“胜”,虽然它的意思在如今多译为“吉祥”。那么此仪轨中“宝胜如来”的“宝胜”则最有可能对应的梵语原词是ratnaśrī(宝胜,宝吉祥),而不是ratnaketu(宝幢,宝顶),ratnaśikhi(宝髻)或ratnaśikhin(宝髻)
下面对Cbeta《大正藏》进行关键词全文检索,会看到很多经文中都有“宝胜如来”,去除雷同项后大致如下:
地藏菩薩本願經》: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復次迦葉,東方去此佛剎,過阿僧祇世界,有世界名寶耀,彼土有佛,號曰寶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今現住彼說法教化。迦葉!若有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聞彼寶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名號,能稱念受持者,是人能生多種福蘊。
五千五百佛名經》:南無寶火如來 南無寶髻如來 南無寶積如來 南無寶勝如來
金光明经》:曾聞過去空閑之處有一比丘,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其經中說,「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勝如來名號即生天上。」........寶勝如來本往昔時,行菩薩道作是誓願:「若有眾生,於十方界臨命終時聞我名者,當令是輩即命終已,尋得上生三十三天。」
金光明最勝王經》:我先曾於空閑林處,見一苾芻讀大乘經,說十二緣生甚深法要。又經中說:「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髻如來名者,即生天上。」.......此佛往昔修菩薩行時,作是誓願:「於十方界所有眾生,臨命終時聞我名者,命終之後,得生三十三天。」
且在很多祖师编纂的放生仪轨中也有宝髻如来圣号,其功德利益和《金光明经》中描述一致,所以通过以上同经异译本对照来看,放生仪轨中的宝胜如来宝髻如来)皆出自不同版本的《金光明经》,所以放生仪轨中的宝胜如来和宝髻如来皆是同一个梵语单词ratnaśikhin的不同时代不同译师的不同译法,属于同一尊,按照现今通行的译法就是宝髻如来。
而在《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中,则看到称念寶勝如來功德利益与《金光明经》中的称念功德利益截然不同,故断定《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中的寶勝如來不是宝髻如来。而由其称念名号功德利益“能稱念受持者,是人能生多種福蘊”可以看出《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中的寶勝如來对应的原梵语单词应该是ratnaśrī,因为śrī有繁荣、幸运、财富、显贵、荣耀、胜德、妙德、威力、威德、福德、功德等等诸多意思。
而在《五千五百佛名經》中则将寶髻如來寶勝如來并列译出,那就更加明确此经中的寶勝如來肯定不是ratnaśikhin(宝髻),而只能是ratnaśrī(宝胜,宝吉祥)。
几个汇集本瑜伽焰口仪轨中的称念寶勝如來名号功德利益 “諸佛子等。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塵勞業火悉皆消滅”, 这一句原始经文出处是不空大师所譯《No.1318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而有这一句功德利益的其他焰口仪轨则全是汇集本,那么可以肯定汇集本皆是引用自经文No.1318,对比这几个有寶勝如來的瑜伽焰口仪轨中的称念寶勝如來名号功德利益,与上段列出的五个其余出处的经文中所述之寶勝如來称名功德利益并不相同,所以也不好确认汇集本瑜伽焰口仪轨中的寶勝如來到底是对应哪个梵语单词!

但我们看到汇集本瑜伽焰口仪轨中的宝胜如来原文为
“那謨囉怛納(二合)怛囉耶 荅塔葛達耶。寶勝如來名號”,
对应的梵语则为
namo ratnatraya tathāgatāya ,
意为礼敬三宝如来
可下面经文写的却是宝胜如来,而梵语意思却是三宝如来,不相匹配。而三宝只是对佛法僧三者的统称,并没有哪个如来的名字叫做三宝,所以本仪轨中的此处令人费解,或许是后人错抄所致。

综上所述,此处原文古译可能是“那謨囉怛納(二合)室利曳”,对应梵语ratnaśrī(宝胜,宝吉祥),当然这只是个人综合分析下来的结论,不一定所有人都会赞同,如果您认为汇集本瑜伽焰口中的寶勝如來对应的梵语是ratnaśikhin(宝髻)也未尝不可,反正念了都有殊胜功德嘛!
但“宝胜”一词对应的梵语单词只有ratnaśikhin和ratnaśrī这两个选项,而没有其他可能性!
在如此长的经轨传抄流通过程中,产生错误在所难免,毕竟不是每个传抄人都精通梵语,并且本来一个梵语名字在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译师手里就会有不同的意译法,但此处的“那謨囉怛納(二合)怛囉耶”中的“怛囉耶”是错的,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综上反复研究比对之后,笔者认为汇集本瑜伽焰口仪轨中的寶勝如來对应梵语单词应为ratnaśrī(宝胜,宝吉祥)

jaḥ hūṃ vaṃ hoḥ释义
jaḥ 以金剛鉤鉤召集。
hūṃ 以金剛羂索引入。
vaṃ 以金剛鎖鎖住。
hoḥ 以金剛磬令生歡喜。
由結金剛鉤契故。能為鉤召。由結金剛羂索契故。而能引入。由結金剛鉤鎖契故。能繫留止之。由結金剛磬契故。能生歡喜。(出自:No. 867 《金剛峯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唐南天竺國三藏沙門金剛智譯)


 《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诸咒  
音释:
om; 忒tei;嘚dei; 啦ra; 诶ei;
给gei;剖pou; 嗲dia; 尅kei;宝bou,
C按英文字母念。
有下划线者请连读,
小字需轻快读。

 

 

咒语梵中对照共有五行,第一行原经中唐音译古字,第二行天城体梵文,第三行罗马拼音之转写,第四行乃今普通话音译,第五行咒义。第一行原经唐音译请勿念诵,用今普通话念古唐音完全错误。持诵者请念诵第四行之普通话音译,第五行咒义仅供参考了解不需读诵,但未必完全准确,请勿吹毛求疵;第二行天城体和第三行罗马拼音仅供专业人员阅读。

No. B047 《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諸咒

歡迎轉發流通!
請勿改動咒語,讓更多的人得到正確的梵音咒本。
如有疑问请咨询我们我们会尽力为您解答!

多多轉發分享文章,讓更多的人得到正確的梵音咒本!

請掃碼讚賞,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動力!



您的讚賞支持是我們繼續前行動力

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

電子郵件信箱: 594154084@qq.com

資料分享QQ群: 881290753

資料下載網站:https://amitamantra.com

資料下載雲端: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V_j3anqAwVVSIE0FYBXnWoz7tciVBdC?usp=shar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